2015年中國智慧型手機如何站穩腳步

不能說2015年是智慧型手機市場偉大的一年,更是令人失望的一年。然而,今年出現了一個新現象:中國智慧型手機的普及。如果說在其他年份,他們並沒有讓競爭對手更擔心的話,那麼在 2015 年,他們將自己確立為真正的挑戰者。

2014年,大眾看到了一些留下痕跡的中國智慧型手機的出現。華為開始贏得用戶的青睞,一加憑藉一加一號的驚艷亮相而大受歡迎,小米在中國繼續前進,在全球的影響力不斷增強。

2015年,這些趨勢得到了證實並中國智慧型手機已成為真正的挑戰者。通常的大品牌已經付出了代價。例如,我們以 HTC 為例,它很難擺脫困境。 2015年,在市場令人失望的情況下,中國智慧型手機確實表現出色。

銷售創紀錄,華為的象徵

如果我們看看Gartner 2015年11月的最新數據,中國品牌無所不在。我們顯然找到了永恆三星蘋果位居榜首,但現在 LG、HTC 或索尼遠遠落後。中國人已經躋身世界前列。

就像一個符號一樣,華為已成為全球第三智慧型手機的。中國製造商是最早開始國際化策略的製造商。他的努力得到了回報華為銷量突破1億大關。這是中國製造商首次實現這項壯舉。此前只有蘋果和三星取得了這樣的成就。

其他品牌也不甘落後。多年來,聯想在中國和亞洲一直很受歡迎。收購摩托羅拉使其在國際上享有盛譽。摩托羅拉品牌對於歐洲人和美國人來說更有意義。賭注又成功了,聯想排名第四全球製造商。

最後,排名第五的小米將無法實現 2015 年 1 億銷量的目標。再說一次,目前它的產品主要在中國和亞洲銷售。

仍有巨大潛力

對於聯想、魅族、小米和OPPO等品牌來說,成功主要歸功於中國製造的銷售。如果說進口是一種在知情人士中越來越普遍的做法,那麼一般國際公眾卻沒有這種反應。

所以,這些中國廠商的潛力依然巨大。由於銷售相對集中,他們成功地在世界範圍內站穩了腳跟。國際化潛力的例子:華為。這家中國公司僅用了三年時間就成功地在全球站穩了腳跟,並躋身最大製造商的領獎台。

華為 Mate S,中國製造商的最新產品

聯想選擇收購摩托羅拉品牌進行國際化,也是成功的。他世界排名第四。再說一次,摩托羅拉已經取得了長足的進步,但該品牌在歐洲的形像多年來一直受到損害。摩托羅拉最近提供的產品,例如摩托 X 力量例如,我們正朝著正確的方向前進,摩托羅拉正在緩慢但堅定地恢復其形象。

最有潛力的可能是小米。除了少數亞洲國家外,這家中國製造商目前沒有國際戰略。除了這個市場,在沒有任何國際市場的情況下,它的世界排名也攀升至第五名。例如,小米在歐洲和美國就缺席,在那裡你必須進口才能從該品牌獲得智慧型手機。

可以說三星、蘋果、LG其他人有一些事情需要擔心。當中國製造商開始向全球擴張時,他們面臨著做得非常非常糟糕的風險。

神奇公式:物超所值

知道中國智慧型手機大受歡迎是一回事,但了解原因又是另一回事。如果說2015年中國智慧型手機如此成功,那是因為在一個價格持續上漲但發展緩慢的市場中,他們成功地提供了物超所值的產品。

整體而言,2015 年是智慧型手機市場令人失望的一年。沒有真正的進化,但永恆的智慧型手機比以前的智慧型手機更好(更好的相機、處理器等)。但顯然,用途並未受到干擾。最糟糕的是價格大幅上漲。如今,一款高階智慧型手機能夠突破 1000 歐元大關,這幾乎是不雅的。

在這個變化不大、價格飛漲的市場中,用戶被中國製造商的主張所誘惑。一直以來都是如此,中國智慧型手機的最大優勢就是價格。

是的,但在一開始,如果智慧型手機如此便宜,那是有原因的:它們由劣質塑膠製成,作業系統不穩定,硬體低端。中國智慧型手機之所以如此火爆,是因為他們現在品質很高。

如今,中國智慧型手機的設計經過精心研究,採用優質材料。同樣,許多型號的外殼都提供了市場上最好的組件,相機非常強大,製造商的覆蓋層也得到了極大的改進。

最終,由中國製造商提供配備精良的智慧型手機,適合 99% 的用戶最重要的是,它們以無與倫比的價格出售。一個一加2例如,成本是一個的一半銀河S6並且完全達到標準(即使 S6 更好)。

榮耀7盒子

中國智慧型手機這項非凡突破的象徵,榮耀7取得了令人難以置信的成功。智慧型手機讓所有人都感到驚訝今年,這是有充分理由的。它體現了中國智慧型手機的國際戰略。

榮耀已經具備了成功所需的所有要素榮耀7:有吸引力的技術表、精心的設計、一些深思熟慮的小想法,最重要的是 300 歐元的非常實惠的價格。

方法很簡單:沒有實體經銷商,只有網路銷售。也沒有行銷,榮耀依靠其網路社群。最後沒貨了榮譽選擇每週一次、為期一天的閃購。

正是透過降低所有這些中間成本,該品牌成功地以無與倫比的價格提供瞭如此配備精良的智慧型手機。其他在法國取得成功的中國製造商,例如一加手機,也選擇了相同的經濟模式。

蘋果、三星、LG、HTC等會顫抖。因為如果說2015年對中國製造商來說已經是不平凡的一年,那麼2016年很可能會更成功。提醒一下,小米計劃明年進入美國市場,這可能會造成很大的傷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