儘管電動車可能比熱電車和混合動力車更環保,但它們也不能免除所有缺陷。 DWS 永續基金經理 Paul Buchwitz 特別警告其製造所需的水消耗。在晶片生產的神經中樞台灣地區,情勢已特別緊張。

自從進入大眾市場以來,電動車就將自己定位為目前最好的環保替代品之一,比熱力同類產品消耗的能源少很多。某種程度上,這是事實。如果對比兩款車型的每公里能耗表現,確實沒有可比性。許多其他因素也支持電氣原因。
儘管如此,不成為班上的傻瓜並不意味著成為模範學生。根據環境與能源管理局(ADEME)的說法,電動車的製造過程比熱能汽車的污染更嚴重,因為釋放到大氣中的二氧化碳增加 50%在生產過程中。在罪魁禍首中,我們毫不奇怪地發現電池,特別是因為稀有金屬的提取,對環境造成了真正的災難。
水是製造電動車的重要資源
電動車產業也對另一個更未知的產業產生了相當大的影響:水。 DWS 永續基金經理 Paul Buchwitz 表示,這需要圍繞製作晶片需要 100 公升水這些汽車和其他交通工具。“生產過程中消耗了大量的水,因為晶圓在製程的每一步都要進行清潔,”他解釋道。
同樣,電池也是罪魁禍首,而且比例完全不同。這次我們必須數一數提取一噸鋰需要 41,000 至 190 萬公升水。最後,我們不要忘記構成車輛的大量半導體,這些半導體也是耗水量極大的。根據美國國會的一份報告,在他們的一生中,電動車比熱能汽車多消耗 56% 的水。
對於氫動力汽車而言,這項觀察並沒有更令人鼓舞,在許多方面比鄰國造成的污染嚴重得多。「一公升合成氫燃料需要大約 1.4 公升水。 「,根據保羅·布赫維茨的說法。 「如果這種燃料也由再生能源產生的『綠色』氫氣生產,則每公升燃料所需的水量可達70公升,因為再生能源的供應和維護也需要大量的水,例如作為太陽能裝置 »。
台灣缺水的後果已經顯現
理論上,我們距離災難場景還很遠為了電動車領域大牌的利益,一般人會耗盡飲用水。然而,只要一次氣候挫折,情況就會突然惡化。台灣近幾個月的降水量遠低於正常水準。該國別無選擇,只能透過供水繼續經營當地農業。
但是,靠他自己,台灣晶片產量佔全球70%對於電動車。台灣半導體製造公司(台積電),需每天 156,000 噸水以保持其世界領先地位。可以說,鑑於當前的乾旱,生產已達到其通常產能的極限,並處於崩潰的邊緣。
關於同一主題:蘋果、谷歌和特斯拉因鈷礦剝削兒童而受審
亥姆霍茲研究所所長馬克西米利安‧費希特 (Maximilian Fichter) 表示:「製造 64 千瓦時的特斯拉電池需要 3,840 公升水,或生產 10 個酪梨、30 杯咖啡或半條牛仔褲所需的消耗量」。因此,這是一個需要正確看待的情況。電動車肯定不是造成全球水資源短缺的唯一原因。但隨著該產業飛速發展,類似台灣的情況未來可能會倍增。
來源 :全部新聞
詢問我們最新的!
2024 年最好的智慧型手機是什麼?有幾種型號正在競爭中,完全值得在我們的選擇中佔有一席之地。想要讓智慧型手機脫穎而出非常困難,因為需要考慮很多標準。系統、電源、...
智慧型手機購買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