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巨大的黑洞一直在用粒子轟擊我們超過 130 億光年

天文學家剛剛有了一項重大發現:耀變體,這是一個超大質量黑洞,向地球發射粒子流,距離地球超過 130 億光年。

學分:123RF

天文學家最近發現的耀變體被命名為 VLASS J041009.05−013919.88(或 J0410−0139),是迄今為止觀測到的最遙遠的耀變體。它提供了對再電離時代的難得一睹,當時宇宙的年齡還不到 8 億歲,並且現在我們對早期宇宙中黑洞和星系形成的當前模型提出了質疑。

耀變體是一類特殊的類星體,是由超大質量黑洞提供動力的活躍星系核心。他們的特殊性?它們的粒子噴流直接瞄準我們,使它們變得極其明亮。 J0410−0139 的質量相當於 7 億個太陽,是一個令人印象深刻的例子。為了比較,銀河系中心的黑洞人馬座 A* 的質量僅 400 萬個太陽質量。

另請閱讀—— 黑洞不會摧毀其路徑上的一切,這兩顆恆星就是證明

我們對黑洞的了解受到質疑

這項發現是利用多種尖端儀器得出的,包括卡爾·揚斯基甚大陣列(VLA)、甚長基線陣列(VLBA)、錢德拉X 射線天文台和阿塔卡馬大型毫米/亞毫米陣列(阿爾瑪)。這些工具使得繪製天空地圖並識別遙遠的無線電源,例如這個耀變體,由於宇宙塵埃雲而逃過了光學望遠鏡的視線。提醒一下,應用程式還允許您檢測黑洞,但不是您想像的方式。

J0410−0139 的研究,發表於自然,提出了基本問題。超大質量黑洞如何在年輕的宇宙中如此快速地形成和生長?它們的存在是否會質疑我們的暗物質理論,甚至需要像 MOND 理論所暗示的那樣修改萬有引力定律?

該研究的合著者、國家射電天文台 (NRAO) 的 Emmanuel Momjian 強調了這項發現的重要性:「這個耀變體提供了一個獨特的實驗室來研究宇宙演化的關鍵時期噴流、黑洞及其環境之間的相互作用»。

除了其科學意義外,J0410−0139 可能在宇宙的再電離中發揮了作用,將中性氫和氦原子轉化為離子的過程。它的強烈輻射幫助塑造了我們今天所知的宇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