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indows Phone 為何已死

微軟已經公佈了2015年的業績。這些數字令人眼花繚亂,我們想知道該作業系統如何在市場上立足。這就是 Windows Phone 消亡的原因。

今天,微軟發布了 2015 年最後一個季度的數據,並對這一年進行了回顧。 Windows Phone 的情況也很糟糕。微軟 Lumia 裝置僅售出 450 萬台。根據 IDC 的數據,上一季智慧型手機銷量達到 4 億部,這意味著Windows Phone 僅佔 1.1% 的市佔率。

即使不與整體市場進行比較,微軟的結果也是災難性的。因為在 2014 年最後一個季度,微軟賣出了不少於 1,050 萬支智慧型手機。因此,雷蒙德公司跌幅達57%!這是一個龐大的數字,尤其是對於一個處於局外人地位的系統。

僅出於資訊目的,並為了了解崩潰的規模,微軟和諾基亞總共售出了 1.1 億部 Windows Phone 智慧型手機。就蘋果和谷歌而言,iOS 和 Android 智慧型手機銷量已達 45 億部。

抱歉,Windows Phone。 1.1 億部終身銷售 – 同期 iOS 和 Android 手機銷量達 45 億部pic.twitter.com/CO03XWhYJg

— 班尼迪克特‧埃文斯 (@BenedictEvans)2016 年 1 月 28 日

應用程式問題

微軟從一開始就犯了一個大錯誤不輪流申請。與黑莓一樣,微軟也有些固步自封,並支付了現金。

因此,如今 Windows Phone 應用程式的目錄與 Android 和 iOS 的應用程式目錄相比非常薄弱。儘管如此,微軟的行動作業系統仍然是成功的、原創的並且非常適合專業用途。但應用程式是成功的核心,而應用程式卻是缺乏的。

更糟的是,一些成功的應用程式從 Windows 應用程式商店中消失了。例如,我們看到 Mint、美國航空、美國銀行、NBC 甚至 Pinterest 從目錄中消失。如果開發人員未刪除,應用程式將不再更新。

即使是微軟自己的應用程式在 Windows Phone 上的人體工學也比在 iOS 或 Android 上還要差。例如,Office 套件在 iOS 上進行了更加優化。這是一個強烈的訊號,不是嗎?

Windows Phone不僅在應用程式方面落後,而且情況也看不見得有改善。從這個意義上來說,作業系統的未來是非常不確定的。

微軟希望推出幾款智慧型手機

為了重回正軌,微軟沒有一百種解決方案:它必須提供有吸引力的軟體和硬件,影響很大一部分用戶。 Windows Phone 是一個很好的作業系統,如果你忽略應用程序,它的使用起來會非常愉快。接下來是智慧型手機作為物件的問題。

如果說過去微軟能夠提供非常有吸引力的 Lumia 智慧型手機(特別是得益於諾基亞的專業知識),那麼現在情況已不再如此。最後兩款 Lumia 令人失望。許多觀察者認為 Lumia 950 和 Lumia 950 XL 是一款未完成的 Windows 10 行動作業系統,令人非常失望。

而除了這兩款機型之外,微軟還沒有發布任何其他產品。Surfacephone 的傳聞繼續加強,但一種模式不足以讓微軟在行動領域重回正軌。微軟的策略並不好。

當你的市佔率低於 2% 時,你就無法每年只推出 2 或 3 款智慧型手機,從而將自己定位在高階市場。特別是當作業系統不允許您利用許多應用程式時。

幾個月前,微軟與諾基亞合作時制定了正確的策略。適用於所有系列的智慧型手機,包括優質的入門級到中級型號。如果大多數科技愛好者不被這些型號所誘惑,那麼外行人也會在 Windows Phone 中找到他們想要的東西。

在電話行業工作了幾年後,我可以告訴你例如,Lumia 435s 就受到了營運商的歡迎。當時我們從業者購買的次數比沒有訂閱的次數還要多。

Lumia 435是一款入門級智慧型手機,價格實惠,滿足用戶的基本需求。這款智慧型手機結構小巧、色彩豐富,相機足以滿足基本使用。

微軟選擇不瞄準這類消費者,因此犯了策略錯誤。當我們只佔據 2% 的市場份額且作業系統無法滿足高端客戶的需求時,我們不會只專注於高端產品。

儘管如此,Android仍然具有強大的攻擊力,它已經努力應對蘋果及其 iPhone在高端領域。谷歌的作業系統透過不同製造商提供所有系列的型號而表現出色。如今,如果 Android 系統大受歡迎,那麼很大程度上要歸功於入門級和中階機型。

因為今天,想要以 700 歐元購買智慧型手機的消費者(我們談論的是普通消費者)將會轉向 iPhone。因為iPhone是高階標桿,歷史上最早問世。三星、LG、HTC 或 Lumia 的情況並非如此。

由於所有這些原因,我們認為,Windows Phone 已死。微軟實施的策略注定失敗。該作業系統已經遠遠落後於計劃,而且事情並沒有朝著重新奪回市場份額的正確方向發展。而你,你同意我們的觀點嗎?

透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