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tube(Google 的影片託管網站)上的新聞

YouTube 旨在託管影片。在該平台上,任何網路使用者都可以交換內容。還可以使用「豎起大拇指」和「豎起大拇指」選項對託管影片進行評論和評分。 YouTube 由 Chad Hurley、Steve Chen 和 Jawed Karim 於 2005 年創建。這三人是馬斯克推出的線上支付服務 PayPal 的前員工。 YouTube 最初被設計為一個基於影片的約會網站。當時,該計畫被稱為“Tune In Hook Up”,旨在讓單身人士透過線上發布的短影片找到約會對象。 2005 年,當三位創辦人意識到在網路上找到影片有多麼困難時,他們很快就放棄了這個基本概念。在這裡找到有關平台的所有最新消息串流媒體世界上使用最多的!

自 2005 年底以來,各大品牌對 YouTube 現象產生了濃厚的興趣,並試圖利用它。創作者隨後聲稱 YouTube 的商業模式是基於廣告。 2006年11月,Google決定以16.5億美元收購Youtube。收購完成後,史蒂夫陳 (Steve Chen) 和賈德卡里姆 (Jawed Karim) 賺了 1 億至 2 億美元。那一年,YouTube 成為全球訪問量第 14 名的網站,2006 年 8 月訪問量為 7,200 萬,每天觀看的影片數為 1 億。 YouTube 已經成為線上影片市場的領導者,佔據 46% 的市場。該網站甚至領先著名的 MySpace。

YouTube:人氣

被Google收購後,YouTube的發展加速。該網站很快在網路上贏得了聲譽,並很快變得不可或缺和必不可少。因此,2009 年,YouTube 每天的影片瀏覽量達到 10 億次。 2012年初,單日影片觀看量增加至40億。截至2018年5月,YouTube每月活躍用戶總數為18億人。該數字僅考慮已登入其帳戶的個人,而不考慮那些在未表明身份的情況下在 Google 平台上查看內容的個人。

YouTube 的巨大受歡迎也歸功於 YouTubers 的崛起,YouTubers 是在頻道上呈現的影片內容的創作者。在他們的頻道上,他們為網路使用者提供原創且免費的內容。 YouTube 直接根據影片的觀看次數向他們支付費用。有時,YouTube 用戶也會從與品牌的合作中受益。例如在法國,有著名的諾曼(Norman)、西普里安(Cyprien)和斯奎齊(Squeezie)。

為了謀生,這些 Youtubers 將他們的內容貨幣化:也就是說,他們授權 YouTube 在影片播放之前或播放時展示廣告。多年來,這些廣告已無法避免。在返回影片之前,您絕對必須觀看 5 秒的廣告。有些較長的廣告長達 30 秒,無法避免。

在 YouTube 上,影片剪輯尤其受歡迎。我們注意到,在該網站上觀看的 10 個影片中有 9 個是音樂影片。觀看次數最多的人是Eminem、Lady Gaga和Katy Perry等音樂藝術家。

因此,我們對谷歌除了視頻平台 YouTube Music 之外還提供音樂串流服務的雄心壯志不會感到驚訝。標準包月訂閱費用為 9.99 歐元/月。這與兩個市場領導者 Apple Music 或 Spotify 非常相似。免費提供的功能也有限:減少目錄、沒有離線模式以及除了聲音之外還必須播放剪輯的義務。

除了這項串流媒體服務外,Google還為用戶提供了透過訂閱 Youtube Premium(以前稱為 Youtube Red)來擺脫影片前面廣告的機會。每月支付 11.99 歐元,您就可以享受與 YouTube Music 相同的功能,但這些功能適用於整個網站或應用程式。提供 3 個月的免費試用期。以下是 Youtube Music 和 Youtube Premium 收取的全部價格:

  • YouTube 音樂自由的
  • YouTube 音樂位於9.99 歐元/月
  • YouTube 音樂家族位於14.99 歐元/月
  • YouTube Premium 網址:11.99 歐元/月
  • YouTube Premium 家庭地址:17.99 歐元/月

YouTube 和版權

為了去蕪存菁並清除侵犯版權的視頻,YouTube 實施了嚴格的規定。為了識別版權侵權行為,YouTube 使用了一種名為Content ID 的系統,該系統會將上傳到YouTube 的影片與列出「受保護作品」(例如電影場景、音樂或電玩摘錄)的資料庫進行比較。這可以是背景音樂、簡短的摘錄或電視上錄製的影片剪輯。對於每次違規,YouTube 都會封鎖該影片。

儘管採取了這些預防措施,YouTube 仍在與侵犯版權的內容的出現進行鬥爭。 2016 年,YouTube 甚至被迫向收聽或觀看平台上提供的音樂和剪輯的權利持有者支付 10 億美元。這就是為什麼儘管谷歌取得了成功,但它仍然很難從 YouTube 上賺錢。與表面上的相反,YouTube 並沒有真正為谷歌帶來利潤。

YouTube:爭議與審查制度

多年來,YouTube 經受住了各種爭議。該網站經常被指責疏忽對其託管的影片進行審核和排序。 2018年,一位名叫Logan Paul的YouTuber因拍攝屍體而引發了激烈爭議。作為回應,YouTube 對內容創作者進行了製裁,剝奪了其頻道的部分廣告收入。面對醜聞的擴散,該網站也大幅收緊了 YouTube 用戶透過影片獲利的條件。由於其他著名 YouTube 主播的種族主義和反猶太主義行為,該網站損失了大量資金。

2017 年,德意志銀行、阿迪達斯、惠普、瑪氏、Lidl 和 Mondelez(奧利奧、米爾卡、吉百利等)等品牌攻擊 YouTube,認為該網站發布剝削兒童的影片。作為回應,該網站透過取消許多影片的貨幣化並審查許多其他影片來加強其政策。每 3 個月,YouTube 平均就會從其平台上刪除 830 萬個影片。這些主要是性內容的影片。

為了審核該網站,YouTube 總共僱用了 10,000 名審核員,以補充其演算法。在某些情況下,YouTube 的演算法對 LGBTQ 影片的審查太過分了,儘管這些影片並沒有什麼令人反感的內容。 YouTube 的限制模式,其工作原理有點像家長過濾器,經常因此類事實而被挑選出來。谷歌總法律顧問肯特沃克表示,這只是在言論自由和資訊取得與宣揚攻擊性觀點之間找到適當平衡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