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種勢頭似乎不可抗拒:華為手機的市場份額逐年提高,甚至打算到2020年成為智慧型手機銷量第一。中國政府的所謂聯繫。馬車的輪子用什麼遮蓋?沒那麼簡單…
社論——直到最近,當中國巨頭進行國際化時,他們對新興市場比對已開發市場更感興趣。一種無需遵守相同法律和環境限制即可大量銷售的方式……但華為長期以來選擇了另一條更雄心勃勃的道路:成為全球品牌,在所有活動中成為第一,特別是超越蘋果和三星成為智慧型手機製造商。很明顯,華為正在有效地推進其目標。非常快。
然而,比賽從一開始就遠遠沒有獲勝。來自中國的產品,尤其是電子設備,素以低成本而聞名。當華為在 2000 年代中期第一批智慧型手機發佈時幾乎不為大眾所知時,這個難以發音的品牌名稱本身並不一定是一種資產。然而,此時華為已經開始在棋盤上布下棋子。
他對西方的野心似乎從1997年就開始了– 自 1980 年代以來,華為已成為中國電信網路現代化的主要參與者,並贏得了新的香港特別行政區(該半島剛剛移交給中國)的合約。 1998年,該公司與IBM簽訂了合約。一年後,華為在印度班加羅爾開設了第一個研發中心,以開發網路設備的軟體部分。
2000 年步伐加快。同年,華為在瑞典斯德哥爾摩設立了第一個歐洲研發中心,也是中國網路設備製造商的首個研發中心。第二年,該公司在美國開設了四個(!!)研發中心,並加入了國際電信聯盟(ITU)。
2002年,其國際活動已為華為帶來了相當於4.86億歐元的收入,比2000年增加了5倍。該公司於 2004 年與 Telfort(荷蘭)簽訂合同,開發其 3G 網路 - 幾個月後,國際收入超過了中國收入。
2005 年,該公司與英國營運商沃達豐 (Vodafone) 簽署了一項重要的國際協議,沃達豐在 25 個國家/地區擁有營運商,並且是其他 47 個國家的其他營運商的合作夥伴。華為隨後與英國電信簽署了開發其基礎設施的合約。 2008年,華為與Optus在澳洲雪梨開設了新的創新中心。同年,這家中國巨頭贏得了美國運營商TELUS和加拿大貝爾加拿大公司的一份巨額合同,開發下一代無線網路。
另請閱讀:華為 vs 三星-中國能否成為世界領先的智慧型手機製造商?
2010年華為開始在競爭中取得領先
2009年無疑是華為歷史上的轉捩點。最早的 4G 網路基礎設施之一。同年,華為公佈了出色的財務表現:年銷售額相當於191.8億歐元,淨利為23.4億歐元。同年,《財星》雜誌將其列入全球財星 500 大企業名單。
隨後公司在溝通方面加倍努力。透過對流行文化的贊助,例如資助 2013 年喬納斯兄弟巡演。此後,華為繼續尋求合約、開發智慧型手機和通訊業務。
2018年,華為已是全球領先的網路設備製造商,他是個必不可少的演員。也是在這一年,公司成為領先蘋果公司,成為全球第二大智慧型手機製造商。在獲利策略的頂峰,產品比競爭對手更具創新性,價格合理但不一定低廉。華為希望將品質與精心設計融為一體。
P20 Pro留下了印記
它的P20 Pro代表著另一個轉折點:這是華為首次推出業界跟隨趨勢的時刻。智慧型手機配備 3 個照片感應器和針對人工智慧進行最佳化的 SoC,可拍攝比競爭對手智慧型手機更好的照片。這是一次成功,也是一次關鍵的成功。在測試過程中我們完全愛上了他的夜間照片。
從,三星等其他製造商正在轉向三個或更多光電感測器拍攝時同時使用。我們借錢給蘋果,華為的銷售量剛好超過了蘋果,iPhone XI 也有同樣的意圖。華為也試圖給人驚喜:與採用「Tick-tock」創新週期的競爭對手不同,即新一代產品隨後在第二年進行簡單更新(變化相對較少),該品牌現在似乎改變了設計每部新智慧型手機。
另請閱讀:華為憑藉 Mate 20 Pro 迫使蘋果和三星做出快速反應
除了製造智慧型手機,華為還掌握了SoC部分,其麒麟。在這方面,華為再次給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它推出了首款 7 奈米 ARM SoC,領先於蘋果及其 A12 Bionic。
讓美國和最近的歐洲擔憂的成功
對華為的不信任並不新鮮。首先,我們要指出的是,與其他西方公司一樣,這家製造商的歷史也被工業間諜案件所玷污。思科、SuperComm、摩托羅拉、T-Mobile 等公司就智慧財產權問題對該公司提出了投訴。
但尤其是該公司尋求在西方併購,大西洋兩岸當局都感到擔憂。 2005年,華為試圖與英國馬可尼合併-中興通訊、阿爾卡特和西門子也對此垂涎。那麼問題就在於它的專利組合,被認為是策略性的。中國企業接管戰略實體的前景在下議院引發激烈辯論。 2009年,英國聯合情報委員會將華為設備視為潛在的安全威脅。
3Leaf、3Com、與Sprint的合約…幾年後在美國也發生了同樣的爭論,當局隨後也開始談論安全問題。發送給美國國會的一份軍事報告引發了人們對與華為網路設備相關的間諜活動風險的擔憂。華為在2011年的一封公開信中表示,這些擔憂“毫無根據且未經證實”,並呼籲美國政府對其業務的任何方面進行調查。
另請閱讀:華為否認是中國政府間諜
華為,禁令
但損害已經造成:華為在美國的所有重大投資都變成了政治媒體小說。 2018年,在川普領導下的美國,政府禁止在行政部門使用華為設備。然後美國聯邦通訊委員會最終告訴美國公民不要再使用華為產品。該品牌最終認輸並降低了在美國市場的中期目標。
五眼國家(美國、加拿大、英國、澳洲和紐西蘭)均決定不使用華為來部署被視為戰略性的5G網絡。同年,對華為的不信任蔓延到歐洲大陸——儘管程度較小。目前,這些主要是歐盟委員會的政治聲明,英國、捷克等個別國家也採取了不同措施,禁止華為設備。
法國政府也持謹慎態度,沒有給予指示。例如,Orange就採用“預防原則”,避免使用華為產品。。其他業者——Bouygues、SFR 和 Free——尚未宣布類似措施,並且繼續或多或少地使用較高比例的華為設備。
另請閱讀:華為即將在整個歐盟被禁止?
這些威脅不會阻止品牌持續進步
問題是,儘管說了這麼多,華為現在在網路鏈的許多領域都擁有真正的專業知識。對於營運商來說,完全沒有製造商的5G設備,或者做不到這一點,就需要為其技術支付專利費,這將是一件很複雜的事情。在美國,最新款華為智慧型手機已停售,但消費者需求依然強勁– 特別是自 P20 和 P20 Pro 發布以來。
然而,目前他們仍然完全有可能進口智慧型手機。此外,沒有什麼是一成不變的:即使華為放棄了在美國的中期擴張計劃,也不代表該公司從長遠來看完全放棄了這個市場。更有利於該品牌的政府更迭很可能會引發東山再起。和歐洲大陸的局勢還遠遠未達災難性,另一個高風險市場。
最後,該品牌仍處於上升勢頭,具有強大的潛力:業務遍及 170 個國家(具有正在開發的潛力),目前似乎沒有什麼能夠真正阻止該品牌向頂峰邁進。
另請閱讀:華為被美國指控竊取商業機密,戰爭仍在繼續
你怎麼認為?如需了解更多信息,我們建議您查看我們對華為法國公司高管 Stéphane Curtelin 就此主題的採訪:
詢問我們最新的!
谷歌正準備更新其專業訊息服務。最新版本的 Gmail(版本 2024.11.24.702067492)透露,Google Chat 即將推出新的「Board」功能,讓使用者可以固定重要的訊息和資源。這種新奇、發現…
應用領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