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動車:根據 UFC-Que Choisir 的說法,製造商對其車輛的真正自主性撒謊

自主性一直是電動車駕駛問題的關鍵。製造商深知這一點,並且會毫不猶豫地粉飾事實以吸引盡可能多的客戶……也不會真正撒謊。經過小型調查後,UFC-Que Choisir 確定廣告與現實之間的差距有時非常明顯。

多年來,製造商一直在進行一場無情的戰鬥為他們的電動車提供最佳的自主性儘管許多駕駛者實際上對適度的容量感到滿意,許多人在購買新車時也認為這一點至關重要。此外,有些品牌毫不猶豫地承諾創造奇蹟,冒著與謊言調情的風險。

無論如何,UFC-Que Choisir 發現了這一點,他們想要驗證製造商在自主權方面的說法。結果是有啟發性的。對於許多型號來說,實際情況與製造商聲稱的有很大不同。對於某些型號來說,差距甚至令人恐懼。對於大眾汽車來說尤其如此ID.4,理論上承諾467公里的自主行駛里程,但最終只提供311公里,即相差33.4%

電動車的實際續航里程遠低於製造商的承諾

德國SUV並不是唯一遇到這種情況的。例如,在法國一側,雷諾 Twingo E-Tech 展示了差距達18.9%宣布的自主權與實際自主權之間的差距(190 公里與 154 公里),而這種差異是電動標緻 e-2008 為 22.4%(340 公里與 264 公里)。特斯拉也沒有被排除在外,因為 UFC-Que Choisir 譴責與 Model Y Long 自駕能力差距達 26.8%(507 公里對 371 公里)。

關於同一主題:我們承諾,每月 100 歐元的電動車將於 2023 年抵達法國

為什麼會有如此巨大的差異?根據組織的說法,該錯誤將被拒絕批准協議 (WLTP),這沒有考慮駕駛員實際使用汽車的情況。此外,您還應該警惕有關充電時間的承諾。 UFC-Que Choisir 確實提醒我們汽車永遠不會充滿電在整個過程中,避免太快損壞它。同樣,製造商公佈的數字往往與現實相去甚遠。

來源 :UFC-選擇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