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4 年 MacBook Air 在與之前的 M2 型號相同的外殼中配備了新一代 M3 晶片,性能增強,並且能夠在螢幕關閉時顯示兩個外接顯示器。
說實話,很難決定如何使用它,因為外部連接埠不多,但根據情況,你可以說它是一台可以作為主裝置使用的 MacBook Air。
在本文中MacBook Air (M3) 評測我正在做。我也寫了使用它的優點和缺點,請參考。
MacBook Air (M3) 的優點
- 主體輕薄,方便攜帶
- 螢幕尺寸增加至13.6英寸
- 即使使用 8GB 記憶體也能正常運作
- 延長電池壽命(影片播放)
- 在翻蓋模式下支援兩個外部顯示器
- 即使在翻蓋模式下,聲音也不會悶悶不樂
- 相容於 MagSafe 3 充電
MacBook Air (M3) 的缺點
- 不支援120Hz刷新率
- 與上一代M2相比M3變化不大。
- 由於突然加載,8GB記憶體無法跟上處理速度
- 僅 2 個 USB-C 連接埠
MacBook Air (M3) 的特點

MacBook Air (M3) 的特點
- 13.6 吋液態視網膜顯示屏
- 解析度:2,560 x 1,664 像素
- SoC:M3晶片(8CPU + 8/10GPU)
- 主記憶體:8/16/24GB
- 儲存:256GB~2TB
- 生物辨識認證:指紋認證(Touch ID)
- 鍵盤:附全高功能鍵
- 連接埠:MagSafe 3、USB-C (Thunderbolt 3) x 2
- 音訊:立體聲,3.5mm 耳機插孔
- 顏色:星光色、銀色、午夜色、太空灰色
- 尺寸:304×215×11.3毫米,1.24公斤
- 終端價格:164,800日圓~
- 發佈日期:2024 年 3 月 4 日星期五
MacBook Air (M3) 成為 SoC配備 Apple Silicon M3 的第三代型號螢幕尺寸為13.6英寸,外殼與之前的M2型號相同。

對於使用舊型號的人來說,一眼就無法分辨出它是 M3 還是 M2 型號,這很好,但由於它們確實相同,所以可以說從 M2 切換到沒有什麼好處。
然而,M3 型號在螢幕關閉的情況下能夠在翻蓋模式下輸出最多兩個外部顯示器,從而提高了可用性。

外部連接埠不多,所以如果你想將其用作主要設備,則需要進行一些調整,但能夠建立本機多顯示器環境是一個很大的進步。
MacBook Air (M3) 評測
機身設計:與上一代相同
MacBook Air (M3) 的外殼設計與其前身相同。

說起“Air”,錐形楔形造型設計大家都很熟悉,但它卻有著統一機身厚度的通用設計,機身尺寸也是(304×215×11.3毫米),重量同樣為1.24公斤。
它看起來不像Air,但比M1型號更薄更輕,厚度為11.3mm,重量為1.24kg,方便攜帶。

由於採用非錐形設計,重心向顯示器傾斜,開屏握持時比M1更輕,開屏攜帶時感覺穩定且易於使用。
內建揚聲器採用4揚聲器系統,聲音透過鉸鏈部分旁的孔流動,打開時聲音從螢幕反射,您可以享受聲音彷彿在傳播一樣。
即使關閉時,您也可以透過鉸鏈的縫隙看到揚聲器孔,這樣您就可以聽到聲音而不會被困住,這是 MacBook Air 所獨有的。
配備低音揚聲器和高音高音揚聲器,音質對於這種尺寸的筆記型電腦來說是令人印象深刻的,因此您可以聆聽音質良好的音樂。
內含 30W USB-C 電源轉接器和 USB-C 充電線 (2m)。

MacBook Air (M3) 有四種顏色:銀色、星光色、太空灰和午夜色。

此外,M3型號Midnight採用了可減少指紋的氧化膜密封件,使其比之前的型號更不易吸引指紋。
我實際上檢查了 Apple Store 中展示的 Midnight 型號,它似乎比 M2 型號更不容易沾染指紋。
不過,它並不能保證零指紋,所以如果你擔心的話,最好選擇銀色、太空灰或星光色。
這次我評測的是銀色的。

說起MacBook Air,我對「銀色」的印像很強烈,所以我非常喜歡「Air」這個顏色。這很酷。
顯示器:13.6英寸,與上一代相同
MacBook Air (M3) 配備 13.6 吋 LCD 顯示屏,頂部和左側邊框的寬度統一,外觀簡潔。

顯示解析度為2,560 x 1,664像素(224ppi),螢幕亮度為500nits,支援10億種顏色(廣色域P3),並支援True Tone技術。
顯示器規格與之前的M2型號相同。 13.6吋的尺寸剛好適合一般使用,非常適合文件建立、部落格寫作和影片編輯。

設計工作也是可能的,但如果您想擴展工作區域,可以透過在「設定」中的「顯示」中設定「擴展空間」在更寬的螢幕上工作。
前置相機部分採用了類似iPhone的瀏海樣式,顯示區域比M1機型稍寬一些。

由於只有一個攝像頭,我覺得打孔式的就可以了,但是有計劃支援Face ID嗎?
還是您對凹口設計很挑剔? (iPhone已經取消了瀏海,變成了動態島。)無論哪種方式,都有點浪費。
鍵盤:方便打字
鍵盤採用全高功能鍵的背光妙控鍵盤。 (鍵盤有 US 佈局,但也有 JIS 佈局,所以不用擔心。)

按鍵高度與先前的M2相同,鍵頂比M1更薄,打字更穩定。就我個人而言,我比 MacBook Pro 14 吋(M3)按鍵更喜歡它。
它還具有 Touch ID 指紋認證,因此您可以使用手指解鎖螢幕。也提供密碼管理和 Apple Pay 支付程式。
外部連接埠:少量 USB-C
主機左側有兩個 MagSafe3 和 USB-C (Thunderbolt 3) 端口,主機右側有一個 3.5mm 耳機插孔。

有一個專用的磁性充電端口,因此您可以在充電時使用 USB-C 端口,這樣您就可以同時連接一台外部顯示器和外部儲存設備。
如果你只使用一台外接顯示器,兩個連接埠就足夠了,但MacBook Air(M3)支援在螢幕關閉的情況下以翻蓋模式連接兩台外接顯示器,所以如果你使用兩台顯示器,就會出現端口不足的情況。

由於它使用兩個 USB-C 連接埠用於外接顯示器,因此您將無法使用外部儲存或 SD 讀卡器,因此將其用作主機將是致命的。

我無法透過擴充座輸出,因此如果您想在 MacBook Air (M3) 上顯示兩個外部顯示器,最好使用 Display Link 透過擴充座顯示。
或者,您可以使用外部儲存裝置或擴充座擴展外部顯示器上的連接埠。 (但是,傳輸速度將成為瓶頸,因此可能很難處理儲存在外部儲存空間上的資料。)
性能:M3晶片提高了圖形性能
MacBook Air (M3) 配備 Apple Silicon 第三代 M3 晶片。內建8核心CPU(高效能4+高效率4)、8核心GPU(或10核心GPU)、16核心神經引擎。

採用台積電 3nm 製程製造的 250 億個晶體管,高性能核心 CPU 比同功率等級的上一代 M2 速度提升 15%,高效核心 CPU 速度提升 30%。
Geekbench 6 得分如下。多核心CPU的效能也得到了提升,這得益於單核心CPU的處理效能提升了約20%。

雖然GPU效能看起來並沒有太大提升,但優化分配GPU效能的新架構Dynamic Caching似乎使得更有效率地利用顯示卡周圍的記憶體成為可能。

此外,GPU性能也得到了大幅提升,包括硬體加速的網格著色和硬體加速的光線追踪,可以在減少負載的同時表達光影。
我使用 3D mark 的 Solar Bay 比較了 M3 和 M1,它使用光線追蹤。
(按播放鈕播放影片。)
M1運行在20-30幀,M3運行在40-50幀,可以更流暢地運行圖形遊戲。
我將 Solar Bay 循環了 20 次,並測量了 M3、M2 和 M1 的分數。

每個模型的得分分別為(M1:5490)(M2:7239)(M3:11277),顯著提高了處理性能。然而,由於發熱導致熱節流閥激活,無風扇 MacBook Air (M3) 的得分下降至 8933。
配備內建風扇的 MacBook Pro 14 吋(M3)可保持效能為(13037 – 12970)。
M3晶片似乎很難在無風扇MacBook Air上展示其全部效能。不過,即使效能下降,M3的處理效能也比M2高,所以問題也會少一些。
由於GPU的效能有了很大的提升,所以即使你將記憶體定製到16GB以上,從事3D渲染之類的工作,選擇M3型號也會有很大的好處。
Illustrator 和其他應用程式的處理速度也提高了。

例如,M3模型的光柵化速度更快,將每種材質轉換為單一影像,可以更快完成該過程。這是與 M1 模型的比較,但 M3 模型完成該過程的速度更快。
效能:儲存效能提高(返回)
MacBook Air (M3) 儲存選項有 256GB、512GB、1TB 和 2TB。
之前的M2型號為256GB(256GB x 1)的1晶片配置,這導致資料傳輸速度較慢,但M3型號已恢復為2晶片配置(128GB x 2)。
返回 2 晶片配置可提高資料傳輸速度。

透過提高內建儲存的資料傳輸速度,即使發生記憶體交換時將資料暫時放置在儲存中,也不會成為瓶頸,運作也能順利進行。
從外部儲存移動大量資料時,複製時間也會更快。例如,如果您移動 54GB 資料...

M2模型需要3分22秒,但M3模型可以在1分34秒內移動資料。這是一個很大的差別,不是嗎?當然,512GB以上的儲存也是2晶片配置,儲存效能較高。
效能:同時施加負載時凍結
如果M3+8GB的組合一次全部加載,可能會卡頓。例如,如果您同時啟動 30 個 Safari 窗口,進程將無法跟上並凍結。
查看我們在 YouTube 上的影片評論。
(按播放鈕播放影片。)
即使同時在 50 張光碟上啟動 Safari,M1 + 8GB 和 M2 + 8GB 也不會凍結,但 M3 + 8GB 在這種情況下似乎很弱。
這可能是由於動態快取的新機制。由於資料是在記憶體中動態組合分配的,如果負載一下子增加,感覺就無法處理,卡住了。
如果再等一段時間,它就會穩定下來,變得比M2和M1型號更舒服,所以我感覺M3晶片搭配8GB內存可能有點困難。如果可以的話,購買M3機型時定制為16GB內存可能是個錯誤。
終端發熱:負載時容易發熱
M3晶片是採用3nm製程製造的新一代SoC(系統單晶片),但在負載下容易發熱。此外,MacBook Air 沒有風扇,因此比前代產品產生更多熱量。
當我們在3D mark的Solar Bay循環中測量設備的發熱量20次時,結果是M1型號(最高41.2℃)、M2型號(最高44.9℃)和M3型號(最高45.1℃)。

使用 Final Cut Pro 匯出影片(4K60fps 15 分鐘影片)時產生的熱量如下所示。
M2型號容易發熱(最高35.3℃),M3型號(最高36.5℃)。 M3晶片的時脈頻率可能比M2晶片更高,因此可能會產生更多熱量。

順便說一下,M3 晶片的影片匯出時間僅稍快。
4K60fps(15分鐘)影片匯出時間
- MacBook Air(M3):18分25秒
- MacBook Air(M2):18分35秒
- MacBook Air(M1):18分36秒
如果核心數相同,匯出影片沒有太大差異。如果你想加快影片匯出速度,可以選擇M3 Pro或M3 Max,它們的核心數量較多。推薦。
電池壽命:觀看影片可延長電池壽命
M3晶片是新一代SoC,採用3nm工藝,提高了功耗效率。尤其是在播放 YouTube 等影片時,全新內建 AV1 解碼引擎更省電。

YouTube影片連續播放11小時
- MacBook Air(M3):100% → 15%(85%消費)
- MacBook Air(M2):100% → 8%(92%消費)
- MacBook Air(M1):100% → 1%(99%消費)
雖然M1型號的電池有所下降,但M3型號能夠觀看更長的影片。
不過,由於 M3 在影片編輯和影片匯出方面比 M2 具有更高的效能,因此電池消耗速度可能會更快,因此總電池續航力可能不會更長。
MacBook Air (M3) 評測:總結

推薦 MacBook Air (M3) 的用戶
推薦 MacBook Air (M3) 的用戶
- 擴充並使用記憶體至16GB/24GB
- 我想更舒適地使用 Adobe 工具
- 我想讓 3D 渲染變得舒適
- 我想連接兩個外接顯示器(關閉螢幕)
MacBook Air(M3)改變了GPU記憶體的使用方式,所以8GB記憶體會有點困難,所以如果你想客製化的話我們建議16GB或24GB。
透過增加內存,您可以充分利用M3晶片的性能,工作更加舒適。您不僅可以處理遊戲,還可以處理 3D 渲染,並且比使用 M2 的壓力更小。
另外,如果您想連接並使用兩台外接顯示器,M3 型號是一個不錯的選擇。人們擔心缺少端口,但如果外接顯示器一側有端口,我認為可以以某種方式操作它。
好人用MacBook Air (M2)
如果你想要一台便宜且高效能的MacBook Air,你可以從蘋果官網購買M2型號作為翻新Mac產品,售價為125,800日圓。
推薦 MacBook Air (M2) 的用戶
- 我想降低購買成本
- 對很多人來說,M2的性能已經足夠了。
- 憑藉 16GB,您可以輕鬆編輯 4K 影片。
我想很多人都會對M2的表現感到滿意。其實M1就可以了。因此,強烈建議購買M2型號作為翻新或二手產品,即使它已經過時了。
如果可能的話,16GB記憶體可以讓你使用很長時間,但如果你只用它來做輕鬆的工作,8GB可能就足夠了。
→看詳情
對於那些喜歡 MacBook Pro 14 吋 (M3) 的用戶
如果您想要更高檔次的效能和舒適度,我們推薦搭載M3晶片的MacBook Pro 14吋。 M3 Pro也不錯,但我個人推薦M3型號。
推薦 MacBook Pro 14 吋 (M3) 的用戶
- 我想用它作為我的主機
- 我想舒適地玩高負載遊戲。
- 執行 3D 渲染等複雜任務
- 120Hz 更新率,運作順暢
- 我想關注電池壽命
- 我想使用 HDMI 連接埠和 SD 卡
基本效能與MacBook Air(M3)相同,但內建風扇使其即使長時間玩3D圖形遊戲也能保持穩定,120Hz更新率讓您長時間工作流暢操作量很大。 (良好的電池壽命)
此外,由於它配備了 HDMI 端口,因此您可以利用在螢幕關閉時輸出兩個外部顯示器的功能,這將在未來的更新中支援。您也可以使用SD卡(UHS-II),因此您可以將其用作主機。
→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