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ar (2) 是 Nothing 推出的全新真无线耳机。在第二个版本中,这个英国品牌通过重复第一款车型的成功之处,依靠确定的价值观。因此,设计始终优先于技术方面。赌注有风险,但赌注成功吗?
2021 年,科技市场出现了一个新事物:Nothing。贝聿铭创立的品牌发布Nothing Ear(一),具有主动降噪功能的 True Wireless 耳机售价 99 欧元。无与伦比的质量/价格比。
从,事情发生了。没有什么是顶级智能手机,电话 (1),还有更实惠的耳机,Ear(棒)。就耳朵(1)而言,有为了对抗通货膨胀,他们将价格从 99 欧元提高到 150 欧元。意外的增加削弱了产品的兴趣。今天,该品牌发布了 Ear (2)。
这些耳朵 (2) 是 (1) 的改进,直接售价 149 欧元。设计再次凸显,但声音也不容忽视。我们的承诺很简单:提供一款真正不同于竞争对手的产品。 Ear (2) 值得投资吗?他们能跟上市场上的高端耳机吗?这就是我们将在本次测试中确定的内容。
价格和供货情况
The Ear (2) 已在 Nothing 网站上提供。我们说过,它们的售价为 149 欧元。这个价格与制造商最初的承诺形成鲜明对比,制造商的最初承诺是为了改变市场规则。
另请阅读——Nothing Ear 1 测试:只针对您的耳朵
2021 年,Ear (1) 的售价为 99 欧元,此后价格不断上涨。这并不意味着我们的耳机不好,但我们还必须说服更多人。
技术特征接近第一款车型
对于这些 Ear (2),Nothing 以 2021 年的第一款耳机为基础,我们拥有 4.5 克耳机(比 1 轻 0.2 克),配备 11.6 毫米动圈驱动器和三个麦克风。主动降噪,最高可达40分贝,也存在。
在连接方面,我们发现蓝牙 5.2 可将其与您的智能手机或 PC 配对。每个耳塞均配备 33 mAh 电池该机壳配有 485 mAh 电池。没有什么能保证 36 小时的电池续航时间(不带 ANC)。
始终坚持原创设计
耳朵(2)自我介绍就像普通的真无线耳机一样。我们有一个方形外壳(仅限白色),可容纳两个耳机。也许我们会喜欢像耳朵(棒)这样的原始格式的形式更加疯狂,但我们不能责怪Nothing没有提供破坏代码的产品。
没有什么不会重新发明轮子。它的设计与耳朵相同 (1)同时进行了一些细微的修改,特别是在纹理和尺寸方面。表壳尺寸为 55 x 55 x 22 毫米,比上一款略小,重量为 65 克。
产品的特殊性当然在于它的视觉效果。外壳巧妙地将塑料和铝材混合在一起,同时强调透明度。因为透明度是 Nothing 的标志,耳朵 (2) 也不例外。
外壳的质感和重量没有什么乐趣,这使得它处理起来非常愉快。制造商甚至对中间的这个小空腔进行了恶作剧。非常适合将拇指放在上面并在手指之间旋转它,几乎就像手动旋转器一样。 Ear (2) 不仅是耳机,还是一个非常有效的小压力缓解器。
在侧面,我们找到了传统的 USB Type-C 端口以及配对按钮。这似乎很好地嵌入到底盘中足够谨慎,很快就会被遗忘。表壳由非常有效的磁铁系统封闭,类似于耳朵 (1)。知道这些产品在发布两年后仍然可行,因此在这个级别上不存在磨损问题。
耳机也被磁化到外壳上,并自然地放置在为此目的而提供的空腔中。为了区分左右,没有任何东西再次选择颜色代码:右侧为红色,左侧为白色。一开始有点令人困惑,而且效果不如老式的 R 和 L,但你会习惯的。
耳机本身很有效。每个4.5克,它们的鞋面还采用了这种透明设计,让您可以看到一些组件,而不会给人留下杂乱的印象。这就是 Nothing 的天赋:它确切地知道要向我们展示什么,并精心设计其内部和外部设计。入耳部分是完美的白色,末端有一个硅胶尖端。和往常一样,用户可以选择三种尺寸以便完美地适应他的耳朵。所有这些都保证了良好的支持,我们将在下面看到。
简而言之,Nothing 在设计方面再次提供了良好的文案。这个英国品牌继承了 Ear (1) 的成功经验,再次取得了成功交付一款视觉效果强烈、操作舒适、实用且有时有些恶作剧的产品。设计不错,但是这些耳机日常使用舒适吗?
始终保持最佳舒适度
虽然耳朵(棒)在舒适度方面让我们有些失望,它的耳朵没有什么说服力的(2)。我们的耳机非常悦耳、舒适且具有出色的支撑性。与耳朵 (1) 相比,进行了一些调整,特别是在尖端。即使在跑步时,它们也能保持良好的附着力。一个真正的优势。
没有什么很大程度上依赖于这种舒适和支持来诱惑。该品牌甚至在 Nothing X 应用程序中包含了一个有趣的小工具:耳塞贴合测试。几秒钟内,该应用程序就能告诉您耳机是否正确放置以及耳塞是否合适。如果她觉得它们有点松,她会指导您选择较大的尖端。非常实用。为了保持卓越新增IP54认证。因此,耳机可以防水、防尘。所有这些结合起来,成为即使在雨中也能进行运动的理想产品。杆的存在也使得抓握它们变得容易。
不幸的是,一切都被“无”的一个有点奇怪的选择毁了。该品牌放弃了耳朵的触摸控制 (1),转而采用压力控制系统。这意味着,要在佩戴耳机时与耳机进行交互,您必须捏住耳机的侧面,那里有一条小铝线。捏一下即可暂停,捏两下即可移至下一首歌曲……这些操作可在应用程序中自定义。然而,这个系统远非实用,只能发挥三分之一的作用。令人气愤。
更,音量管理是一个真正的障碍课程。虽然可以通过捏两次阀杆并按住(在选项中激活)来提高或降低声音,但只有十分之一的效果。如果我们一开始尝试以这种方式控制耳机,我们很快就会放弃这个想法并回到智能手机上的按钮。这仍然是一种耻辱。
最后,我们要指出的是双连接首次在这款耳塞 (2) 上亮相。这样您就可以在两个不同的终端上配对耳机,并从一个终端切换到另一个终端。对于那些在电脑上工作并想要关注智能手机的人来说非常实用。一切都运转良好,并且在日常生活中非常有用。
优质音质,但完美
现在我们来谈谈产品的核心:声音。 Ear (2) 的主要品质是它具有主动降噪 (ANC) 功能。这意味着耳机可将您周围的声音抑制至 40 分贝即使在最嘈杂的环境中也能确保清晰的听力。
在使用过程中,该技术有效地将我们与外界隔离。即使在听音乐时,也可以使用麦克风夸大周围的噪音。例如,即使使用电爆破,在街上听到汽车到达的声音也很有用。在这一点上,我们在市场上看到了更好的结果,比如 Galaxy Buds Pro,但我们正在开发一款非常有效的产品。
另请阅读——Galaxy Buds Pro 评测:三星为 Android 提供最好的真无线耳机
Ear (2) 引入了一项新功能:个性化的噪音消除。目标是根据您的环境自动调整 ANC。例如,当噪声变得越来越多时,减少变得越来越有效。不幸的是,我们并不相信这个功能,我们认为这不是重点。她其实很难适应外面的世界。更重要的是,我们每次激活它时都必须对其进行校准。
就声音本身而言,Nothing 提供了正确的副本,但并非没有缺陷。尽管我们欣赏当前的低音和平衡的声音,但我们仍然注意到高音量时的强烈失真。当您放开音量时,这使得聆听具有攻击性的音乐(例如金属)变得不太愉快。我们认为铙钹对耳朵来说是非常有毒的。
对于其余部分,耳朵 (2) 表现良好,但不一定会发光。无论是听古典乐、电子乐还是爵士乐,我们都能得到令人满意的拷贝和非常平衡的声音。声音部分是Nothing's work的症状:拥有技术上正确的产品,远非令人难以置信,而是包裹着强大而实用的设计。
一个令人愉快的应用程序,虽然有点轻
对于 Ear (2),Nothing 正在彻底审查其 Nothing X 应用程序,后者提供了更多功能来控制其耳机。然而,我们仍然停留在表面上。这个新版本仍然允许您调整噪音控制(ANC,透明模式),以及归因于按下控制的操作。此外,能够独立调整两个耳机是一个真正的优势,即使按下控制使用起来很糟糕。
没有什么增加了受欢迎的情商。这提供了四种不同的音频配置文件之间的选择,所有这些都非常明显,以及自定义模式,允许通过简单的图表调整所有声音方面。后者很容易使用,即使对于那些不太了解音频奥秘的人来说也是如此,但对于想要深入了解的用户来说它可能非常有限。
配置文件的差异足以适应所有风格的音乐,并且根据正在播放的歌曲快速修改它们并不罕见。请注意,还有一个适合您听力的配置文件。要使用它,您必须经过简短的五分钟测试。如果纸上谈兵是个好主意结果没有达到预期,有时会给出不合适的声音部分。因此,我们将坚持手动控制。
自主权低于预期
从自主性的角度来看,Ear (2) 比 Ear (1) 落后了一步,属于市场上表现不佳的产品之一。每个耳机电池容量为 33 mAh,外壳电池容量为 485 mAh。
通过打开 ANC 并以合理的音量听音乐,我们发现Ear (2) 在 3 小时 30 分左右电量耗尽。充电盒最多可为耳机充电 5 次,我们的音乐播放时间只有 15 个小时多一点,这并不多。通过停用 ANC,您可以长达 30 小时,这是更好的,但同样处于市场的低范围内。
耳盒 (2) 中不提供充电器,但有一条小型 USB 电缆,可让您受益充电 10 分钟即可播放超过一个半小时的音乐。将外壳从 0% 充电到 100% 需要一个多小时。
耳朵 (2) 与耳朵 (1) 对齐,耳机的声音不错,设计坚固而优雅。不幸的是,它们有一些严重的缺陷,例如令人痛苦的压力控制或非常平均的电池寿命。我们也对较高的价格感到遗憾,这使得它们与竞争对手相比吸引力大大降低。仍然是一个掌握的产品,但不再是一个必需品。
我们爱
- 强大而原创的设计
- 愉快地处理案件
- 出色的耳机保持力
- 比以前更详细的申请
- 对于这个价格来说是正确的
我们喜欢少一点
- 按控制键,使用起来很恐怖
- 有点令人困惑的颜色代码
- 价格不如第一款车型推出时那么有吸引力
- 高音量时失真度高
- 令人失望的自主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