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蘋果 iPhone 銷售量減少?

iPhone已經失去光彩了嗎?是的,如果我們相信蘋果公司 1 月 30 日發布的 2019 年第一季業績的話。與 2017 年相比,與 iPhone 相關的收入下降了 15%,這在該公司歷史上尚屬首次。但造成這種失望的原因是什麼?以下是一些答案。

在毫無掩飾地統治高階智慧型手機市場多年後,蘋果首次宣布與 iPhone 銷量相關的營收下降(-15%)。為了因應全球智慧型手機銷售的整體下滑,蘋果品牌一直注重價值。iPhone X售價超過1000歐元,是市場上第一款跨越這象徵性障礙的智慧型手機。 2018 年,iPhone XS 和 XS Max 達到了新的高度,最強大的 XS Max 版本高峰售價超過 1,600 歐元。“天空才是極限”史蒂夫賈伯斯說。

但價值不僅取決於價格。對許多人來說,新款 iPhone 的價格與科技發展不相稱。這並不是收入下降的唯一原因。與中國的緊張關係、匯率、新的消費模式以及咄咄逼人的中國競爭對手的到來也是造成這種下降的其他原因。當然,蘋果繼續創造創紀錄的利潤,但能持續多久呢?

匯率

蒂姆·庫克為解釋 iPhone 銷量下降提出的論點之一是匯率。對某些人來說,貨幣變化似乎微不足道,但對蘋果來說(自 2007 年以來已售出 9 億部 iPhone),這是一個關鍵要素。這種貨幣價值的波動也是品牌策略的核心。

蘋果毫不猶豫地在某些地理區域銷售其價格昂貴得多的智慧型手機,以預測這些貨幣變化。顯然,如果 iPhone 在歐洲的價格高於美國,那是因為蘋果預計匯率會改變。這是正式版本。

2018年,美元兌其他貨幣走強。結果:iPhone的價格上漲了很多。這將導致銷售額下降,從而導致收入下降。 CEO預計,由於美元匯率上漲,iPhone在中國的價格上漲了10%。

如果蘋果沒有預見到這種情況,蒂姆·庫克提出的這一論點是可以接受的。該公司多年來一直在解釋,如果 iPhone 在歐洲比在美國更貴,那正是對匯率變動的預期。量子ED。

美國 vs 中國:蘋果公司是政治緊張局勢的附帶受害者

談論美國和中國之間的貿易緊張局勢是輕描淡寫的。唐納德·川普正在實施他的保護主義政策,無情地排擠中國的競爭。華為被禁止跨大西洋入境,是第一個受害者。

沒有太多意外,美國公司在中國被迴避。以眼還眼,以牙還牙。曾經喜愛蘋果品牌的消費者正重新轉向中國品牌。在一個用戶數量達到數十億的國家,缺口是巨大的。根據 Canalys 的數據,蘋果僅在中國智慧型手機銷售排名第五(-13%)。它被華為(排名第一,成長 16%)、Oppo(-2%)、Vivo(+9%)和小米(下降 6%)取代。

除此之外,該市場整體銷售放緩,也已達到飽和,設備利用率已達到決定性的門檻。 2018年,設備銷量3.96億台,下降14%與 2017 年相比(Canalys 數據)。太大了!總而言之,中國消費者更新智慧型手機的可能性較小,而當更新時,他們會更多地轉向中國機型。

在美國,消費模式正在改變

從歷史上看,在美國,消費者更傾向於美國產品。電話業也不例外。當時的摩托羅拉(StarTAC)是大西洋彼岸最受歡迎的品牌。隨後,蘋果公司以 iPhone 搶盡風頭。以2018年第一季為例,美國銷售的智慧型手機中 42% 是 iPhone對位數字)。

但消費模式正在改變。如果說iPhone在美國大受歡迎,也要歸功於美國人的購買習慣。在大西洋彼岸,智慧型手機主要以補助配方奶粉銷售(智慧型手機+套餐)。這種分配方式在整體月度公式中稀釋了 iPhone 的價格。購買時,帳單不那麼重,包裹仍然很高。高訂閱量在法國可能令人震驚,但在美國則不然,那裡的服務都相當昂貴,這完全是正常的。

但事情正在改變。轉向購買「裸機」智慧型手機的消費者比例正在增加。更實惠的行動訂閱像谷歌 Fi開始看到曙光。有了更實惠的計劃,在沒有補貼的情況下購買智慧型手機變得很有趣。我們沒有確切的數字(儘管我們進行了廣泛的研究),但趨勢很明顯。早在 2013 年,電信商 T-Mobile 就選擇不再為智慧型手機提供補貼。 2015年,AT&T商業部門執行長透露,這種消費方式將會消失在短期或中期。主要原因:用戶更新設備越來越晚。

透過選擇無補貼購買,美國消費者正在評估 iPhone 的價格。而且新型號特別貴。提姆庫克本人也承認:這種新的消費模式並不利於iPhone的銷售。除了,數據來自消費者情報研究合作夥伴 (CIRP)2019 年 1 月初發表的論文證實了這個假設。2018 年底售出的 iPhone 中有 39% 是 iPhone Xr, 任何一個最便宜的最新一代iPhone

在歐洲,中國品牌正在進行革命

歐洲市場與美國市場有很大不同。行動套餐更實惠(區域更小,需要的投資更少),這鼓勵了在沒有補貼的情況下購買智慧型手機。在歐洲,補貼銷售的智慧型手機份額約為 50%(根據市場參與者的說法)。因此,一半的歐洲人以全額購買智慧型手機。

中國製造商不會錯過這樣的機會。 2018年,在這個不斷變化的市場中,多個品牌在舊大陸開設了店鋪。已經站穩腳步的榮耀和一加,看到了OPPO和小米的到來兩支中國豪門佔據世界前5。所有這些品牌都有相同的信條:提供具有無與倫比的技術/價格比的智慧型手機。

這些製造商能夠以高達 500 歐元多一點的價格提供可與市場上最好的產品競爭的型號。榮耀View 20,於 2019 年 1 月提出,我有小米MIX 3就是完美的例子。榮耀的智慧型手機是第一款配備打孔螢幕的機型,這是2019年的新趨勢。 2018年,Oppo的類似系統(機械)給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整合到 Find X 中。這OnePlus 6T 被評為“年度智慧型手機”由世界各地的專業媒體報導。

由於產品比 iPhone 便宜兩到三倍,蘋果的競爭越來越困難。數字(再次)證實了這一點。 2019年初,IDC透露華為下半年已取代蘋果。三星進行了抵制並保持了領先地位。但持續多久呢?這位韓國人本人持悲觀態度,等待折疊螢幕智慧型手機的出現。前五名中的另外兩個位置被中國品牌佔據:Oppo 和小米。

2018 年 9 月,Counterpoint 的一項研究顯示了 OnePlus 在歐洲的成功。然後該品牌被分類第四大高級智慧型手機銷售商(400多美元)在大陸。 OnePlus 問世五年!

中國品牌的這種傲慢增長抵消了該行業巨頭的喜憂參半的結果,其中包括蘋果公司,有些人認為蘋果是不可觸碰的。這種新趨勢當然與宏觀經濟背景有關,但不僅如此。越來越多的消費者不再認為這種「額外的小東西」有理由把手伸進錢包。

越大,走得越多

蘋果別無選擇,只能依靠價值來抵禦全球智慧型手機銷售的下滑。這一策略在一年內被證明是有效的。 iPhone X 標誌著蘋果智慧型手機歷史的轉捩點,一個新時代即將來臨。但2018年,iPhone XS和XS Max的發表卻讓消費者無動於衷。這些發展雖然很小,但並不能證明其價格合理。價格不足以創造價值。

左邊是 iPhone XS Max,右邊是 iPhone Xr

競爭對手的死灰復燃,讓不少消費者大開眼界。一些品牌繼續玩創新遊戲而蘋果則固步自封。Oppo 的滑動拍照模組、Honor 的打孔螢幕以及即將到來的折疊智慧型手機將 iPhone 降級為高階智慧型手機。

2018年,高階機型廠商在相機品質上全力以赴。曾經無人能敵,iPhone已經失去了昔日的輝煌。許多型號的拍照手機都比 iPhone 更好。華為Mate 20 Pro甚至谷歌Pixel 3和Pixel 3 XL都給它打了一巴掌。儘管價格昂貴,但這些型號仍然比 iPhone XS 或 XS Max 更實惠。

蘋果品牌的一些瑣碎做法強化了這種「物有所值」的感覺。這樣的例子不勝枚舉。 iPhone XS 和 XS Max 相容於快速充電,但蘋果不提供相容的充電器在盒子裡。你必須把手伸進錢包裡。新款 iPhone 沒有 3.5 公釐插孔,蘋果在包裝盒中也沒有提供轉接器。再次強調,需要額外購買。如果競爭對手效仿,這些做法就會被忽視,但事實並非如此。正如偉大的哲學家(兼安德萊赫特屠宰場廠長)克勞迪·福坎(Claudy Focan)所說:「這很痛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