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ar(棒)是Nothing 的第二款真無線耳機。這個英國品牌這次推出了半內托,並將它們包裹在令人驚嘆的全新管狀設計中。這些耳朵(棒)和讓我們高興的耳朵(1)一樣好嗎?馬上回答。
Nothing 品牌在 2021 年推出 True Wireless 入耳式耳機 Ear (1),這確實讓我們信服。今年,他們推出了 Nothing Phone (1),這是他們的第一款智慧型手機,專注於其非常獨特的設計。對於他們的第三個產品,他們重返音頻領域用耳朵(棍子)。
Ear(棒)不會取代 Ear(1),但完成了一個仍然年輕的系列。事實上,即使它們是True Wireless,它們也是半入耳式耳機,因此瞄準了另一個目標。為了清楚標示差異,Nothing 完全修改了設計。告別方盒子,因為棒盒——顧名思義——是一個管子。
現在剩下的就是確定Nothing是否再次成功賭注。這個新產品他能說服我們嗎?這個倫敦品牌還能帶給我們驚喜嗎?入耳式耳機好不好?馬上回答。
價格和供貨情況
耳朵(棒)可用售價 119 歐元在該品牌的官方網站和合作經銷商。目前價格低於 Ear (1),但在發佈時高於 Ear (1)。直到 2022 年 10 月,第一款 Nothing 耳機的售價為 99 歐元。該品牌已將價格提高至150歐元。事實上,(棒)因此處於「以下範圍」內,但對於這家英國公司來說,一切都不是那麼簡單。
問題不是(棍子)是否比(1)更好,而是很簡單如果它們是好耳機。他們確實針對完全不同的受眾。為了吸引人,它們首先依賴其非常獨特的設計。
令人驚嘆的管狀設計
Nothing產品的強大之處在於一眼就能認出它們這要歸功於它們的透明設計和無處不在的白色。這些耳朵(棒)也不例外。當我們第一次看到它們時,我們就知道它們背後的品牌是什麼。
一如既往,什麼都沒有,一切都從包裝開始。我們有一個長方形的盒子,你必須撕開才能打開。這是品牌所期望的體驗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在裡面我們找到了產品,它呈現管狀。一個剪影不尋常且令人驚訝。就設計而言,沒有什麼受到很大的打擊。我們發現這種透明的視覺呈現萊斯耳朵 (1)即使物體關閉,您也可以欣賞耳機。要打開它,只需旋轉它,就像口紅一樣。
有趣的是該物件是設計的用一隻手處理。非常輕,僅重 55 克。作為樞軸的顆粒狀(且令人愉悅的)紋理非常適合用拇指移動。關閉外殼的操作有點不太容易,但仍然效果很好。我們對這個物體的耐用性仍然有點懷疑。一年後還會這麼強嗎?兩年後?這裡質疑的是塑膠管的電阻。暫時無法回答。
然而,我們必須承認,在我們兩週的測試中,該管並沒有故障。我們擔心它可能會在包包或口袋裡意外打開,但事實並非如此。這並不是因為缺乏處理它,因為它提供了另一個令人驚訝的功能:這是一款完美的緩解壓力的工具,只需一隻手即可。
該產品僅適用於只有一種顏色:白色。即使對於最細心的人來說,也是一種凌亂的顏色。在測試結束時,我們注意到顆粒狀表面上結有一些黑色痕跡,我們真的擔心幾個月後它會失去光澤。
萊斯耳朵(棒)分為兩個不同的部分。第一個部分裝有耳機,佔該物體的 90%。第二個較小,可以透過紅色設計元素來識別。它還可旋轉,配有用於充電的 USB Type-C 連接埠(提供 15 公分小電纜)以及配對按鈕。
後者不常使用,而不是隱藏它,無選擇將其轉變成強烈的視覺元素:銀色金屬管,增強了船體下方井然有序的雜亂感。如果您擔心不小心按下它,請不要驚慌,它的設計足夠好,您實際上必須用拇指才能觸及它。
總而言之,我們有一個產品總是設計得很好。雖然這種管子肯定比傳統的“盒子”更引人注目,但它的長度允許更容易存放和更舒適的操作。該品牌再次設法扭曲某些行業規範以給人留下深刻印象。現在是時候看看耳機了。
人體工學有問題的耳機
透過旋轉塑膠管即可存取耳機,耳機位於為此目的提供的兩個壁龕中。它們是有磁性的,即使在街上行走時,也可以輕鬆定位它們。在兩者之間,我們注意到一個小 LED,它既充當充電又充當連接指示燈。偉大的經典。
每個耳機重 4.4 克,比 Ear 的重量 (1) 略輕。沒有什麼要求,我們有一個透明的外殼,可以顯示莖部的某些組件。我們注意到兩個彩色點,一白一紅,象徵右和左。如果這個想法很有趣,我們更喜歡舊的 R 和 L,這可以讓您快速確定要戴哪款耳機。由於這種有點令人困惑的顏色代碼,在使用的第一天犯錯的情況並不少見。
感謝 Ear (1),我們沒有從錯誤中學習。例如,麥克風現在位於桿的外部。這可以讓你的對話者在談話中更好地聽到你的聲音,即使品質不是很好。我們事實上有注意到聲音上有一個「機器人」過濾器。另一方面,我們沒有註意到藍牙連接有任何問題,工作完美。
這裡我們有半內托,因此沒有矽膠尖端。沒有任何跡象表明他們對耳機的形狀進行了廣泛的研究,以使其完美貼合所有耳朵。不幸的是,這是一個失敗:人體工學還有很多不足之處。
耳機看起來太氣勢了。結果,耳朵(棍子)在移動時難以固定。即使是簡單地走在街上也會變得複雜。不用說,與它們一起進行運動是一種考驗(它們通過了 IP54 認證)。在我們的測試過程中,我們花了很多時間將它們放回原位,有一半的時間不小心同時啟動了桿上的按鈕。然而,這件糟糕的衣服似乎不是不可避免的。我們讓幾個人測試了(棒),其中一半人維護它沒有問題。這實際上取決於您耳朵的形狀。對我們來說,這是行不通的。
沒有選擇什麼其(搖桿)的「壓力控制」系統。這意味著使用者必須按下(而不僅僅是像 1 那樣觸摸)主幹才能進行互動。事實上,它並不是很成功。除了意外按下之外,虛擬按鈕不一定會對手指和眼睛做出反應。令人沮喪。沒有什麼可以讓您完全個性化交互,我們將在下面看到這一點。
簡短的,我們對(棒)的人體工學感到失望,儘管這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用戶。如果您是那種因為不合適而避免使用太大耳機的人,那麼這些耳機不會讓您滿意。
無法令人信服的聲音
現在我們來談談產品的核心:聲音。首先要知道的是,(棒)不像 Ear (1) 那樣提供主動降噪功能。這使得它們不適合在嘈雜的環境中使用。例如,地鐵裡聽音樂很複雜,儘管噪音降低高達 31 分貝。
在音訊方面,(堅持)努力說服。儘管配備了 12.6 毫米換能器,但低音明顯不足,我們對此感到遺憾,這使得聽金屬或電子音樂不太愉快。其他風格可以更好地通過測試,例如古典或原聲作品,但仍然可以通過。用戶可以嘗試透過篡改專用應用程式中的均衡器來拯救家具,但不幸的是這不會產生奇蹟。為了感受某些東西,我們會傾向於調高音量。 (棍子)威力很大,所以你要小心你的小耳朵。
另請閱讀——Nothing Phone 1 評論:終於是一款脫穎而出的智慧型手機!
並非所有東西都必須丟掉。具有出色的聲音再現能力。因此,聽播客甚至連續劇都是令人愉快的,而且音調被完美轉錄。一個好點。失真也很小,並且防止聲音洩漏的低音鎖定技術可以正常工作。
簡而言之,我們有還不錯的耳機在平衡方面應該更加小心,尤其是在低音和中低音級別。音樂愛好者不會找到他們想要的東西,但那些尋找實用耳機來時不時聽點音樂或播客的人會對它們感到滿意。
切中要害的軟體
軟體部分是耳朵的致命弱點 (1)。對於這個新模型,Nothing 小心翼翼地透過開發更完整的東西來審查其副本,但始終保持這種讓事情變得簡單的想法。擁有Nothing Phone (1) 的使用者將能夠透過下拉式選單介面直接調節耳機。對其他人來說,該品牌正在計劃推出一個配套應用程式:Nothing X。
它僅適用於 Android,它允許您對耳機的兩個方面進行個性化設置:按鍵控制和音量平衡器。在按鍵控制方面,每個耳機的某些操作都可以修改,這一點還是很可觀的。向右點擊兩次不一定會得到與向左點擊兩次相同的結果。可關聯各種功能:兩次點擊可以等同於「轉到下一首歌曲」或「調高音量」。這是你的選擇。另一方面,基本支援(按一次)無法變更。有點可惜。
該應用程式還提供了可能性稍微篡改均衡器。沒有什麼能夠透過每個人都能理解的示意性系統來盡可能地簡化事情。如果您不喜歡預先定義的配置文件,該應用程式可讓您根據自己的喜好自訂聲音。這些差異並不令人難以置信,但它們是值得注意的,並且可以讓您對產品有更多的控制權。
自主性好
對於它的(棒),Nothing 承諾每隻耳機的電池續航時間為 7 小時,加上充電盒總共可續航 29 小時。我們信守了承諾,因為在使用過程中,我們測量了28 小時多一點,然後完全平坦。
另一方面,你必須根據你聽的時間減少一到兩個小時。透過增加音量,您不可避免地會損失一點,但不會太嚴重。從這一點來看,一切都符合預期。沒有什麼不向我們過度推銷其產品。
儘管設計新穎且成功,但Nothing Ear(棒)很難讓人信服,特別是因為舒適度和聲音都很差。真是令人失望,尤其是因為這種格式在日常生活中非常令人愉快且非常實用。仍然有一種產品可以滿足最不苛刻的要求,但它卻帶有未竟之業的苦澀味道。
我們愛
- 原創而巧妙的管形
- 強大的改變設計
- 一個切中要點的配套應用程序
- 自主性好
我們喜歡少一點
- 舒適度遠非最佳
- 值得更多關愛的聲音
- 麥克風品質差
- 新聞控制,不是很直觀
- 凌亂的
- 顏色代碼不太實用
詢問我們最新的!
谷歌正準備更新其專業訊息服務。最新版本的 Gmail(版本 2024.11.24.702067492)透露,Google Chat 即將推出新的「Board」功能,讓使用者可以固定重要的訊息和資源。這種新奇、發現…
應用領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