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mentum Sport 是由 Sennheiser 設計的入耳式耳機,不僅能提供出色的音質,還能在運動時測量您的心率和體溫。這些嘗試扮演連網手錶角色的真實無線耳機有何價值?
該品牌以其音頻產品的品質而聞名森海塞爾正憑藉其名為「運動追蹤」的新型耳機進軍體育活動追蹤領域動量運動。這項功能在耳機上很少見,但並不是什麼新鮮事——Jabra Elite Sport 7 年前就已經提供了這項功能——得益於整合的 Polar 感測器。無論如何,這對德國人來說都是第一次,而且它的入耳式耳機不僅限於顯示心率。他們還提供使用者的體溫。甚至可以在某些手錶或運動應用程式上顯示數據。
Sennheiser 的 Momentum Sport 是 2022 年 Sport True Wireless 的繼承者,它並不滿足於提供專為體育活動而設計的特定設計。該品牌達到了新的里程碑心率監測器專家 Polar 的技術集成,以滿足運動員在音訊和訓練監控方面的期望。屬於森海塞爾Momentum系列,匯集了其在音質、設計和板載功能方面的優質產品,這些新耳機是否是該品牌承諾的運動員的終極典範?在此測試中作答。
另請閱讀:最好的真無線耳機
價格和供貨情況
Sennheiser Momentum Sport 耳機的售價為329,90 歐元。自四月中旬以來,它們已在 Sennheiser 線上商店、亞馬遜、Boulanger 和一些不太知名的專業零售商處有售。這項行銷活動是在 Sennheiser 旗艦型號 Momentum True Wireless 推出幾週後進行的。由於整合了感測器,該品牌最新的「運動」產品價格稍貴一些,大約三十歐元。
這些入耳式耳機有三種顏色可供選擇:極地黑(黑色),金屬石墨(深灰色)和燒橄欖(垂直橄欖)。
它們配有用於攜帶和充電的保護套、3 種不同尺寸的尖端、4 組鰭片、保護套腕帶以及可插入充電器或 USB-A 連接埠的迷你 USB-C 充電線。隨附紙質快速入門指南(英語、德語、中文),但可以在網站上找到更完整的法語內容。森海塞爾,特別是對於那些想了解更多高級功能的人。
略顯粗壯的設計,適合小耳朵
Sennheiser 真正的無線耳機坐落在一個幾乎方形的盒子,相當厚,但由於其柔和、彎曲的線條而令人賞心悅目。使用的塑膠主要具有“桃皮”紋理,具有真正的除塵功能,但在手指下舒適,確保良好的抓握力。
它的設計是最龐大的重量 78.4 克,寬度 6.77 厘米。因此,這種情況不太適合放在口袋裡攜帶。另一方面,森海塞爾提供了一條腕帶來牢固地固定它。並不是很重要,但為什麼不呢?登山者可能希望將其固定在登山扣上,或者徒步旅行者可能希望將其固定在背包上。
兩款耳機的設計至少可以說也很“豐滿”,每個重量 6.4 克。如果長時間戴上耳機時這個重量本身並不令人煩惱的話,它們的大小讓人很難完全忘記它們。
不過,有多種尺寸的透明耳塞可供選擇,一旦您選擇了合適的耳塞,即使耳朵很小,耳機也能很好地貼合。舒適度方面我們還是體驗到比較好的。不同尺寸的護翼也讓在激烈的運動過程中穿戴更加安全。
無論如何,該設計都是優質的——我們對這個價格水平的期望不會降低——而且耳機受益於IP55防護等級,基本上足以滿足運動用途,不包括游泳。
該外殼採用 IP54 設計,帶有一個小蓋可折疊在 USB-C 連接埠上,以限制水和灰塵的侵入。外殼的軟橡膠鉸鏈可能會在耐用性方面受到影響,但至少在跌落時破損的風險很小。
廣泛的功能......包括運動
Momentum Sport 提供了我們對 2024 年高階耳機的期望,從主動降噪到均衡器的存在。第一個包括透明和防風模式,可以根據強度進行配置。就其本身而言,均衡器為發燒友提供了創建自己的預設並保存它們的可能性。
還包括適合性測試選擇正確的提示,同時可自訂控制耳機的觸控控制。我們很欣賞駕駛時不必經常觸摸耳機的事實。在大多數情況下,只需輕敲耳機附近的區域來控制功能,對耳朵來說就不會那麼不舒服。
森海塞爾為此增加了體育活動追蹤功能感測器整合到耳機中(因此尖端的透明度允許測量)。因此,可以精確監測您的心率,並且更創新地監測您的體溫。我們通常透過臂帶、腰帶或連網手錶獲取數據,至少是心率數據。就其本身而言,體溫測量功能很少提供,並且僅用於高端手錶。
清晰完整的申請
適用於 Android 智慧型手機以及 iPhone,智慧控制是一個豐富的應用程式,但是對於耳機的操作來說相對簡單易學。透過 3 個選項卡進行輸入:設備、發現和設置。在第一個中,我們管理幾乎所有功能,例如雜訊控製或均衡。發現可提供有關該集團產品的英文資訊以及有關更新啟動的設定、音訊品質選擇(標準或高解析度)甚至語音提示語言選擇的資訊。
我們藉此機會批評森海塞爾。該應用程式主要是法語,但我們不知道為什麼,用於學習控制耳機的手勢的控制功能是英文的。更煩人的是,語音提示只有英文。幸運的是,它們的數量很少,對於從 ANC 切換到防風或透明模式特別有用。將耳機連接到智慧型手機甚至連接到普通的手錶時,我們沒有遇到任何特殊問題。我們設法輕鬆地完成它,而無需深入研究在線提供的完整手冊。
心率、體溫直接顯示即時在“設備”選項卡下。透過打開「運動感測器」部分,我們可以獲得解釋,特別是在此部分中,可以添加 Polar 應用程式。
感測器的實用性值得懷疑
對於感測器集成,因此,森海塞爾依靠專業的 Polar,以運動手錶聞名。如果測量的數據如我們所說直接顯示在 Sennheiser Smart Control 應用程式中,則特別可以從 Polar Vantage V3 或 Grift X2 Pro 手錶中查閱這些數據。對於那些沒有這些模型的人來說,Polar Flow 運動應用程式可與 Smart Control 集成。唯一的先決條件:下載應用程式並將其連接到 Momentum Sport 感測器,就像使用手錶一樣!
Sennheiser 還指定心率(而非溫度)可以顯示在 Apple 和 Garmin 手錶或 Strava 等應用程式上。然而,我們想知道這些整合感測器的存在,無論它們有多精確,是否真的有用,因為手錶已經提供了這些數據。這看起來多餘,甚至增加了一些複雜性。
另一方面,對於那些沒有手錶的人來說,有可能追蹤您的跑步訓練使用 Polar Flow 測量脈搏和體溫。這個相當完整的應用程式採用法語(語音提示也是法語!),依靠智慧型手機的 GPS 為您提供類似於連網手錶的服務。聰明的。
音質好
有了 Momentum Sport 耳機,您可以選擇您的音訊品質、標準或高解析度(24 位元/96kHz aptX 自適應),取決於所聆聽文件的品質或其串流平台。對於喜歡設計而不是音質的運動員來說,這款耳機遠非簡單的耳機,Momentum Sport 提供豐富且具包圍感的聲音,這要歸功於非常出色的低音,這與品牌的高端型號相得益彰。
主動降噪功能非常有效,可以讓您更沉浸在您最喜歡的播放清單中,最重要的是,均衡器的存在使您可以根據自己的喜好調整聲音再現。例如,對於那些願意的人來說,可以稍微突出高音。我們在大風中測試了抗風模式,雖然不能完全消除寄生噪聲,但仍然相當有效。
正確的自主性和快速充電
Sennheiser 宣布 Momentum Sport 的電池續航時間為 24 小時,即 6 小時才能完全清空耳機(每個都配備 72 mAh 電池),充電盒 (820 mAh) 可以讓它們充滿電最多 3 次。實際上,在正常音量下,在我們的測試中,耳機在 ANC 模式下可持續使用不到 6 小時,在防風模式下可持續使用 6 小時多一點。因此,這個承諾得到了很好的遵守。 Momentum Sport可能不是市場上最耐用的,但它們的自主性並不荒謬。
品牌宣稱,只需充電 10 分鐘,即可延長聽音樂 45 分鐘。就我們而言,我們甚至超出了一點,大約 60 分鐘。我們甚至還得到了一個驚喜。透過將裝有耳機的充電盒插入電源為整個設備充電,在燃料即將耗盡的情況下,我們只花了 65 分鐘多一點的時間就將充電盒和耳機 100% 取回。快速地 !
測驗最終成績:Sennheiser Momentum Sport
Sennheiser 的 Momentum Sport 旨在透過其設計為您在體育活動中提供支持,提供與該品牌優質真無線耳機相媲美的優質音質。他們的一點額外的東西?它們能夠使用整合的 Polar 感測器測量您運動期間的心率和體溫,並在 Polar 手錶或免費的 Polar Flow 運動應用程式中顯示數據,第二種可能性取決於我們最感興趣的。這些耳機具有令人滿意的電池續航時間,提供有效的 ANC 功能以及可自訂預設的均衡器,但其略顯龐大的形狀不會吸引所有受眾,尤其是耳朵較小的人。值得注意的是,這些 Momentum Sport 的價格有點太高了……它們的銷量甚至超過了 Sennheiser 最高端的新款 True Wireless 4。
我們愛
- 不缺乏低音的優質音質
- 提供的鰭片增強了支撐
- 許多板載功能
- 令人滿意的主動降噪
- L'application Smart Connect 簡單而詳盡
- 使用感測器在 Polar Flow 中進行運動追蹤
- 透過快速充電實現正確的自主性(透過電源)
我們喜歡少一點
- 耳機與充電盒的厚重設計
- 對於小耳朵來說配戴可能會不舒服
- 透過手錶提供冗餘測量的感測器
- 這些感測器帶來的額外成本
詢問我們最新的!
谷歌正在透過谷歌文件的一項有前途的新功能來擴展其人工智慧工具庫。這項創新被稱為“幫助我創建”,它遠遠超出了簡單的寫作幫助,它允許完整生成結構化文件。這個消息…
應用領域
來自 CarWoW YouTube 頻道的 Mat Watson 剛剛進行了一項相當獨特的測試。這個想法?駕駛六輛電動 SUV 達到極限,看看哪一輛能跑得最遠。所有人都在同一天、同一條路線上…
電動車